根据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我国对医学专门人才的新需求,早在2000年,我们就开始思考和探索从整体上改革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我们提出,以“整合培养、研究创新、基于系统、面向临床”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理念,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系统的整合以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在姒建敏副校长(原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和罗建红常务副院长(原医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的支持下,探索从整体上改革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面向临床实践,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六门以前分别按器官系统进行教学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成为一门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按人体器官系统逐一进行教学。本教改方案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浙江大学教务部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浙江大学2000年的重点教改项目。
我们认为,按照人体系统教学比上述六门课程各自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医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功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药理知识的掌握,可以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更系统和更坚实的基础,并为全面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这一新颖教学模式创造更好的条件。按人体系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教改小组在陈季强教授的领导下,在确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的方案后,接下来的关键点是专用教材的编写。我们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从2000年10月到2003年10月,用3年时间完成了《基础医学教程》的编写工作,为该项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现在正在使用的六门课程的7年制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共计430.9万字,分别为:人体系统解剖学(68.5万字);组织胚胎学(72.5万字);生理学(80万字);病理学(77万字);病理生理学(77.7万字);药理学(75.7万字)。我们将这六门课程按人体系统整合后,分为《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和《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下),于2004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总字数为285.5万,保留了原来6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使基础医学知识系统化,精简了原各学科教材重复的部分,同时,教学时数也相应缩短,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阶段性成果“六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创建和实践”获2004年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