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又发烧”别大意!中医教你辨别4种外感病》

《”怕冷又发烧”别大意!中医教你辨别4种外感病》

最近天气多变,你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 明明发着烧,却总觉得身上发冷?
🌬️ 盖着被子嫌热,不盖又觉得冷?
这可能就是中医说的”恶寒发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常见却容易误判的症状。

【什么是恶寒发热?】
这是中医外感表证的典型表现,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要注意区分:
✅ 同时怕冷和发烧(表证)
❌ 单纯怕冷(可能是三阴病)
❌ 单纯发烧(可能是阳明病)

【4种常见类型对比】

1️⃣ 风寒型(最常见)
特点:
• 特别怕冷,发热较轻
• 浑身酸痛、无汗
• 流清鼻涕、咳嗽白痰
💡 治疗重点:发汗驱寒
🍵 推荐方剂:症状轻用葱豉汤,重用麻黄汤

2️⃣ 风热型(春季多见)
特点:
• 发烧明显,轻微怕冷
• 咽喉肿痛、口干
• 可能有少量汗
💡 治疗重点:清热解表
🍵 推荐方剂:银翘散或桑菊饮

3️⃣ 风湿型(梅雨季高发)
特点:
• 身体沉重如裹湿布
• 关节酸痛明显
• 舌苔白腻
💡 治疗重点:祛风除湿
🍵 推荐方剂:羌活胜湿汤

4️⃣ 暑湿型(夏季特有)
特点:
• 发烧重、怕冷轻
• 胸闷想吐、口渴
• 小便黄少
💡 治疗重点:清暑化湿
🍵 推荐方剂:新加香薷饮

【自诊小技巧】
👉 看怕冷和发烧哪个更明显
👉 观察有没有汗
👉 检查舌苔颜色和厚薄
👉 注意全身症状(关节痛/胸闷等)

【重要提醒】
⚠️ 感冒初期辨证最关键
⚠️ 不同类型的用药完全不同
⚠️ 用错药可能加重病情
建议出现症状尽早就医,不要自行用药!

【养生建议】
• 风寒型:喝姜汤、泡脚发汗
• 风热型:吃梨、喝菊花茶
• 风湿型:艾灸祛湿
• 暑湿型:绿豆汤、荷叶粥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怕冷发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症状和调理经验!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赞收藏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52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