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发现皮肤上出现不明原因的硬块?不痛不痒却迟迟不消退?这可能是中医所说的”皮肤结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皮肤问题。
▍什么是皮肤结节?
皮肤结节是指发生在皮肤表面或皮下的圆形或类圆形硬块,触感坚硬,大小、深浅、颜色和是否破溃都因病因而异。早在《灵枢·寒热》中就有”瘰疬”的记载,后世医籍中称为”结核”、”痰核”,现在统一称为”皮肤结节”。
需要区分的是,皮肤肿瘤、瘢痕、疣等虽然外观相似,但病因和表现各不相同,不属本次讨论范围。
▍五种常见皮肤结节类型及辨别方法
1️⃣ 痰火郁结型
好发部位:颈项、腋下
特征:初起如豆粒,可移动,不痛不痒;后期粘连成串,破溃流脓
伴随症状:午后发热、食欲不振、形体消瘦
舌脉表现: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2️⃣ 痰湿流注型
好发部位:下肢为主
特征:芝麻至黄豆大小,浅褐色,表面粗糙,剧烈瘙痒
伴随症状:腹泻便溏、食欲不振
舌脉表现:舌淡胖有齿痕,脉弦滑
3️⃣ 气血瘀滞型
好发部位:小腿居多
特征:鲜红至紫红色,触痛明显,一般不破溃
伴随症状:局部肿胀、发热咽痛、关节疼痛
舌脉表现:舌红少苔,脉弦涩
4️⃣ 寒湿阻络型
好发部位:四肢呈带状分布
特征:初起不红不肿,后期色红破溃,流出淡黄色脓液
伴随症状:手足不温、肤色无华
舌脉表现: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5️⃣ 疫气浸淫型
好发部位:面部为主
特征:新生结节色浅红,陈旧结节色深红,后期颜面凹凸不平
伴随症状:冷热痛觉减退
舌脉表现: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治疗原则:结者散之,坚者软之
针对不同类型的结节,中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痰火郁结:滋阴降火、化痰散结(滋阴降火汤合消核散)
– 痰湿流注:健脾燥湿、化痰通络(二陈汤合海藻玉壶汤)
– 气血瘀滞:通络祛瘀、行气活血(通络活血方)
– 寒湿阻络:散寒祛湿、补气养血(滋荣散坚汤)
– 疫气浸淫:益气驱风、活血杀虫(神应消风散合磨风丸)
▍温馨提示
如果发现皮肤出现不明结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1. 避免挤压、搔抓结节
2. 保持饮食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3. 注意皮肤清洁和护理
4. 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焦虑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同样的症状可能因体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调理。
📚 本文参考文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灵枢·寒热》等中医典籍
暂无评论内容